根据《“网络空间安全”展演活动实施方案》,所有作品按学段与能力分为三个组别: 安全通识组(3–6 年级)、 安全技能组(7–9 年级)、 安全应用组(10–12 年级)。
各组主题侧重不同,作品形式开放。下面精选优秀案例,供大家借鉴思路、激发灵感,并可下载   活动指导文件   深入学习。
为帮助同学们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各层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防护手段,以下按 OSI 七层模型逐层罗列关键技术点,供选题与方案设计时参考。
负责在物理传输介质上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
在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传输服务基础上,为网络层(上层)提供可靠、无差错的点到点(同一网段内)数据传输服务。
负责数据包跨网络的寻址与路由。
提供端到端(进程到进程)的可靠或不可靠数据传输。
管理应用间的会话生命周期,确保通信同步、可恢复、可鉴权。
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加解密、压缩,保证异构系统互操作性。
直接面向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接口,实现业务逻辑与数据交互。